为深化“校政社企”多元协同,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4月1日,学校召开乡村振兴产教融合专题座谈会。党委书记张毅、党委副书记房朝君、校长助理张红梅及大渡口区跳磴镇石盘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旭、百村百赞活动组委会主任郑幼童(2004级校友)围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校友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谋划乡村振兴新平台的创建蓝图。

会议上,党委副书记房朝君重点介绍了学校“一院一镇街”项目的实施进展,强调要整合资源,将“百村百赞”乡村品牌打造活动与“青年大学生‘乡村CEO’”计划相结合。她提出,未来将依托项目建立“产业需求—课程改革—实践赋能”闭环,推动学生参与乡村产业规划等实战。大渡口区跳磴镇石盘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旭分析了当前政策导向与区域发展新机遇,并建议学校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校友企业,形成“智库研究+项目孵化+人才输送”一体化平台,为重庆乡村振兴注入“财经智慧”。

2004级校友郑幼童希望能和母校组织实施“百村百赞”和“青年大学生进乡村”的品牌活动,为大学生和乡村之间搭建桥梁,促进人才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校长助理张红梅深入探讨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式与路径,强调校企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双师型”团队是关键。
最后,党委书记张毅在总结中高度肯定各方建议,并呼吁进一步凝聚校友力量。他表示,校友企业是联通产业与教育的重要纽带,学校将优化校友联络机制,鼓励校友以技术入股、项目共建等形式参与乡村振兴平台建设,为校友企业输送定制化人才,实现“校友反哺母校、母校成就校友”的良性循环。
此次座谈会为“校政社企”联动奠定了行动框架。未来,学校将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友企业、地方政府共建长效合作机制,为重庆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贡献“重财方案”。